设计说明
1、 本标志以“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中的首字母“n”“u”构成一“s”,借“S”“N”“U”以寓意“上海师范大学”。
2、 字母“n”“u”恰好构成一正一反两个简洁的白玉兰花形,既延续了老标志的造型基础,同时也形象地象征了上海师范大学的地域特征。
3、 标志中“n”“u”相互穿插,寓意教师和学生、学校与社会间的多种沟通、互动模式。
4、 标志的中心是一虚形“O”,既可以诠释为一种虚心的治学态度,也可以解释为一个新起点。
5、 由于“n”“u”字形的空间处理,并较好地利用了图底关系,从而使该单色标志富于变化、极具空间感,从二度空间向三度空间过渡,优于一般的仅限于平面的标志。
校名
说明:原系郭沫若同志1965年为上海师范学院题写的校名。1984 年改名为上海师范大学时,在郭体原校名中,去了个“院”字,加了个“大”字。多年来在使用过程中原字体不断变化,日前使用的校名已与原体相距甚远。假校庆五十周年之际,正本清源势在必行。我们选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的“大”、“学”两字,组成现在的。
校训
厚德
“厚德”一词,源出于《易经》。
《易·坤》说“君子以厚德载物”。还说:“坤厚载物,德合无疆。”把“厚”和“德”联系在一起,谓“厚”“德”者可以“载”。白话文的意思就是,有道德的人,才能承载天下的重任,担负起宏大的事业。
这里的“厚”字,是使动词,与“德”搭配,有“使道德充裕、厚实”的意思。
古人非常重视“德”,他们把“德”,看成是和天地乾坤一样的大事情。我们今天提倡“文明修身”,“德”,就是其中的核心内涵。这里的“德”,包含了许多内容,包括“诚”、“信”、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品格、志向、趣味等等。
大学承担着培养全社会精英“芯片”的重要任务,所以,特别要强调一个“德”字。做人,离不开“德”;身正为师,德高望重。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厚”与“德”都应该视为“修身”最重要的一环。
博学
“博学”一词,源出于孔子的《论语》。
《论语·雍也》篇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对“博学”,古人也是非常重视的。
学生到大学是来学习的,老师讲授知识,培养学生,中心也是围绕一个“学”字。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名份和实质都是一个“学”字。
“博”有“大”的意思,“广”的意思,“通达”、“多闻”、“丰富”、“渊博”的意思。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使“学问”“渊博”,都是他们的立身之本。
求是
“求是”是“实事求是”的速写。
《汉书·河间献王传》说:“修学好古,实事求是。”颜师古注解说:“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
“求”,是“寻找”、“探索”、“探求”的意思:“是”,是“正确”、“真理”的意思。两字合在一起,即从实际出发,探索真理,求得正确的结论。
“德”和“学”的总体要求及基本精神是“求是”。
笃行
“笃行”一词,源出于《礼记·中庸》。
《礼记·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是“笃厚”、“真实”、“真诚”、“忠诚”的意思;“行”,就是去做,去身体力行。
在“德”厚、“学”博,从实际求得真理和正解以后,更重要的一层,是去做。学生在学,弦歌一堂;毕业以后,要成为社会栋梁。不仅要学知识,学本领,还要把学到的知识和本领用出来;只学不做,不是我们的培养目标。因此,“行”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只有“行”,优秀的品德,学到的东西,才能显现出来。“行”,是我们“学”的目的和归宿点。
老校歌
作词:张斌 任仲伦
作曲:方之江
黄浦江畔春风荡漾,我们在播种希望。
严谨求实,勤奋好学,
沐浴着理想的阳光。
文明健康,为人师表,文明健康,为人师表,
喜看那桃李芬芳,培育出社会的栋梁。
重任,重任,落在我们的肩上;
我们要创造未来,创造辉煌。
重任,重任,落在我们的肩上;
我们要创造未来,创造辉煌。
创造辉煌,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