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回忆亚运:拉肚子不上厕所荣立一等功(转贴)

罗永浩 @ 2006-12-31 1:05:45 阅读(7940) 引用通告 分类: 未归类
下文是转贴,不是我写的

发信人: michaelxie (小怪), 信区: Joke

标 题: 学生回忆亚运:拉肚子不上厕所荣立一等功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Dec 7 08:54:16 2006), 站内

周六凌晨,看了卡塔尔多哈的06亚运会开幕式,丰富多彩的现代化科技手段特别是作为开幕式背景的超大液晶屏幕令我回忆起16年前的北京亚运会……

1990年秋,北京亚运会。如果有人记得那个开幕式,就会记得那个占了工人体育场东面一整面看台、破了 吉尼斯纪录的超大背景台,那是三万个中学生的血肉之躯,我们学校有几百名学生参加,而我有幸在最中间的那一排,和对面主席台上的同志们大眼儿瞪大眼儿。

经过一个暑假的排练,其中包括无数晒晕晒病和中途淘汰的同学(排练期间累计翻错6次则被淘汰),剩下的三万精英在工体进行八次彩排和正式开幕演出。九场表演,每场都有"各个战线优秀分子"来观摩。背景台的三万学生,被要求最早入场,最后退场。从头至尾一共历时九小时。每个人有一个铁架子,和双手一起,支撑着简陋而厚重的大马粪纸硬纸本(据说是北京卫戍区的解放军叔叔数个不眠之夜赶制的)。里面的四十张硬纸,乘以三万个学生,在旗语的带动下,就形成了让全亚洲眼睛亮好几个钟头的变化多端的背景台(比多哈的超大液晶屏更大、更"人性化")。

为了图案上没有"窟窿"和"缝隙",在三万学生进场以后,所有的看台出入口都被用钢架封死,上面也坐满了学生。别说上厕所,就是着火,也跑不出去。彩排以前,市、区教育领导来做关于不许拉屎撒尿的总动员,号召全体同学发扬意志品质,坚决战胜自己的屎尿。并庄严宣布,为了保持整体画面不受破坏,除了晕倒的,一律不许临阵更换后备队员。凡翻页出现错误者,轻则处分,重则取消中考资格。为了发扬"人道",不让我们憋得难受,每人只发一个小方盒包装的水。八几年的广州六运会也是用的这个人工翻牌背景台,当时的错误率是万分之六,所以领导说了,这次北京亚运会的错误率要控制在万分之四以内!凡是开幕式当天出错的同学,组委会和所在区教育局视其严重程度将给予不同程度的处分,最严重的将被取消中考资格!其中几个画面是绝对不允许有错的:五星红旗、亚运会会徽、祖国山河等,哪个学校所在的位置错了,哪个学校领导负全部责任。

每场九个小时。八、九月的北京,人是可以在不经意间喝掉两、三盒饮料的。先忍着渴,依依不舍地咽下最后一口水。青春期孩子都有着旺盛的新陈代谢,很快便尿意盎然,再忍尿。最后的三个小时,尿和渴一起忍,真是难得的精神历练,很有欲望弄个瓶子,尿出来再喝,做一个体外循环。

精神转移永远是最好的意志品质。饥肠辘辘、口渴难耐、尿意磅礴的我们,每个人都能倒着背出四十几个亚洲国家的出场顺序并认清每个举着不同国家代表团名字的牌子的礼仪小姐。综合来看,无疑举中国代表团牌子的礼仪小姐是当中最漂亮的……

每次开幕式彩排在闪光灯中结束。观众退场,场地里的团体操集体舞演员退场。庞大的体育场快要忘记这三万少年时,一声哨响,我们可以退场了。那时候,最羡慕坐在封堵出入口的架子上的同学。他们,是第一拨可以进厕所的人。

别以为我们都是飞奔着进入厕所的。每个人都谨小慎微地挪步,生怕步子迈大,尿了裤子,或者撕破了膀胱。进了厕所以后,就全无秩序了,没有人再去排队等候茅坑或者小便池,刚闪进厕所门,解裤子便往地上尿。心中不禁好奇,男生如此,女生们难道能优雅地排队?抓住一个女生问:"我们都尿地上了。你们呢?"女生吃吃地笑, "进门就蹲下了,根本没看见茅坑什么样。别说我们了,班主任都尿在地上。"

"女生蹲满一地一起哗哗"被当作经典话题传颂了第一、第二场彩排,男生们都延展自己的想象力,憧憬着那种壮观。到了三四五六七八场和最后的正式表演,也就没敢多想,发觉多想这个场景,兴奋之余,也会徒增自己的尿意。

开幕式结束后两天,回到学校。校领导向大家传达市领导的活动总结。三万人中有若干因为出错而受了处分,所幸我们学校没有。领导是关怀同学们的前途的,所以没有人被取消中考资格。某中学的一个学生,(好像是171中或72中的,记不清了。)开幕式当天闹肚子,但坚持意志品质,顽强地一边拉稀,一边翻背景,用最臭的代价营造了最美的结局,正式荣立一等功。以他为中心,纵横五行以内的同学,都坚持九个小时,大闻其味儿,荣立集体三等功。

据传闻,一整个暑假的排练和最后的九场开幕式,每个人每天都有90元的补贴。但是最终落实到我们手里的是:一次没翻错的同学奖励一个电子闹钟(据称市值 40元);犯错2次以内同学的奖励一个大开本相册;3-5次的高级笔筒一支……我是得到了一个电子闹钟,在我家服役了若干年后3个针全掉了才扔掉。听说别的学校有发高级皮鞋的、有发现金的,我们这帮小毛孩子也没有去深究到底是多少奖金。部分老师还对拿了大奖高兴过头的同学给予批评:"这不是为了钱,而是为祖国争光。"

多哈亚运已经如火如荼,奥运会就要来到北京。相比之下,16年前的亚运会早就微不足道。我说的这些,恐怕也只有北京东城区和朝阳区的 91、92 届初中毕业学生还有鲜明印象。我们把那段日子,称之为"亚运翻牌" 。综合前前后后的事情,可以说是一次极具中国特色的"亚运翻牌"…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