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濤館空手道十五型

近代空手道之父船越義珍,在二次大戰結束後曾經於1948年在早稻田大學召集了早稻田、慶應、拓殖等大學的空手道學生,目的就是整合戰後紛亂不齊的關東地區空手道現象,同時在這個整合的過程中,船越義珍所制定的『松濤館十五型』也正式被奉為聖典。

● 近代空手道之父:船越義珍

根據松濤館達人級老前輩金澤弘和師範曾經在他著作的書中敘述,宮城長順所傳授的『剛柔流空手道』是以『切其肉斷其骨』這種近距離肉搏戰為特徵;而船越義珍的『松濤館空手道』則是以『把手腳當做刀劍』這種遠距離的銳利攻擊為特色,我認為這個形容非常貼切,是我見過各種對兩個流派差別的形容當中,最能夠表達事實的一種形容方式。

松濤館所傳授演練的套型有二十多種,但可以充分表達其特色與鍛鍊方式的型,就屬這『松濤館十五型』了,在這十五型當中包括了熟悉基本技術的『平安』、鍛鍊基本體格的『鐵騎』,從平安初段~五段加上鐵騎初段~三段被列為松濤館的『基本八型』;此外尚有『選定七型』,包括拔塞、觀空、十手、半月、燕飛、岩鶴、慈恩,茲將各型特色介紹如下:

1.) 平安初段~平安五段:這五個套型是被松濤館系統採用為基本型的五種套型,是由沖繩首里手的拳聖糸洲安恆在1905年所創造,它是將首里手與泊手當中的技法簡單化後,區分成五個不同特色的套型,做為初學空手道的入門者,熟悉演練技法的組合,這五個套型若能熟練,就可以達到一定的技術水準。

2.) 鐵騎初段~鐵騎三段:鐵騎初段是來源自首里手的傳統基本型『內步進』,它是一種鍛鍊基本馬步的鍛鍊型,由於採用騎馬立橫向移動,因此有一說法是在過去往來於福建與琉球、台灣的船隻上的武者所創造衍生出的一種招式,而鐵騎二段及三段則是由糸洲安恆改編內步進而來,目前在松濤館採用的鍛鍊方式是在黑帶初段以前使用鐵騎初段做為鍛鍊,上段後再改學鐵騎二段及三段做為進階的鍛鍊,由於鐵騎的套型可以充分鍛鍊腰部及下半身,做為松濤館的基本型成為非常重要的一環。

3.) 拔塞:本型是具有拔除敵人要塞般氣魄與力量的型,勁道的瞬發與體態的穩健是本型的特點,與『觀空』並列為松濤館的代表型,成為晉升黑帶初段前最重要的套型。

4.) 觀空:如仰觀天空般,具有破解四面八方圍攻的多樣技法於其中,是松濤館最長的套型,據說是由明朝的武官『公相君』在琉球傳授的,其年代非常久遠。

5.) 十手:本型具有空手對抗棒術的招式於其中,是具有力敵萬軍氣勢的型。

6.) 半月:是松濤館中唯一採用來自那霸手系統的套型,在本型中採用那霸手的三戰呼吸法搭配半月立,手腳同時描繪半圓,做緩急進退動作的型。

7.) 燕飛:本型傳說是由冊封使汪輯所傳授的,年代也相當久遠,特色是採用許多轉身、移動與高高低低的多彩招式,如燕子飛躍般地扭轉身體,屬於輕妙敏捷的型。

8.) 岩鶴:本型的特色是有許多困難的站立法,如單腳站立的鶴足立,以及大角度的轉身法等等,同時採用許多鶴足立與側踢上的招式搭配,宛如站立在岩石上的鶴,隨時準備與敵人應戰的特色。

9.) 慈恩:本型是具備渾厚、有如佛像成熟穩重的動作中,展現出技術力與氣魄的型。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