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流失

昨天回来之后整整睡了一天,起来后果然是双脚酸疼了。两天讲习会收获良多,许多疑云也都解开了。

上个月去某跆拳道社团参观了下。我坐在场边不停的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练跆拳道的人坚持下来的这么少?

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下,许多人似乎就想着穿着道服炫耀下拍张照,或者把考个黄带作为证明自己练过跆拳道的目标。然而翻出若干年前的合影,发现其实并不是这样。以前人很少,但是坚持下来的比例要高不少。

黄带成了许多人的最终归宿。学个横踢然后打一个只有18个动作 而且左右还对称的套路就可以拿到跆拳道的级别证书。总花费才300多块钱。确实是件很诱人的事情。

但是,就这水平你也好意思说自己学过跆拳道?

教练们疲于教授这些新手,干脆就把白到黄的课程弄的很精湛。搞的各种山寨货横行,出现各种速成跆拳道培训班。黄带之后?对不起,我们只教到黄带,没有之后了。

完全的商业化滋生出的所谓跆拳道教练们,最终就是一群paper maker(当然 大多数发的还是一文不值的paper),在一个不尊重文化的国家里。这样的事儿司空见惯。

在大学社团里也差不多,学生都比较忙。所以许多社团教练把课程压缩再压缩。最终制定出了6个学期,也就是3年内60-100节课左右的训练计划。理论上如果不缺课,每个学期升两级,大三下半学期可以从到黑带一段。(美其名曰为了照顾那些大四不能来训练的同学。)

这在推广初期不是坏事儿。但是都推广了这么多年了。除了出现个别精英以外,这样的模式只能说是自欺欺人。至少在我这么多学校和道馆看下来,3年之后都是一个惨不忍睹的水平。

说说他们吧,各个都以为自己是跆拳道天尊一样。神圣不可侵犯。(实际上这些天尊们,一个格挡然后推一下就趴的大有人在。)

黄带的话,现在淘宝都能买到,甚至一段证书都有卖了。根本不需要3年,还正宗的一逼。

昨天的某空手道讲习会上,日本老师说了许多技术要点的同时,也说了些其他的东西。但因为语速太快。翻译君来不及翻出上一句,下一句就已经来了。所以有些话被概括掉了。听完后及其热血。

可不巧的是被我这个日语渣给听懂了。

在听讲习的同时,也是在传授一种文化和理念。而这样的理念恰恰就是这个团体继续前进的动力。

虽然这和跆拳道无关,而这正是目前国内跆拳道广泛缺乏的东西。至少对我来说是当头一棒。

以前自己教课,几乎从来不会考虑这个方面。只是想着更快去学最新的技术。然后把技术教给下面的人。

现在新一批的黑带们,踢的比我们更高,跆拳道精神背起来比我们还溜。太极几章有几个动作都熟的一比。但是他们教课就完全看不出武人的气质 或者说气场。有些人选择用好的道服和所谓打磨的腰带来装饰自己。但是这根本就没有意义。

而这些东西,并非在书上,或者博客上能够记录。或者说你平时很难注意到 甚至会被当成一句废话去听。

就像这篇文章你看到现在感觉通篇都是废话没有技术含量一样。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四段开始不仅考技术还要考笔试的原因。

如果有新的出发点的话。我认为必须带着这样的信念去教学:贯穿击打技术的武道文化。

发表回复